信息未審核或下架中,當前頁面為預覽效果,僅管理員可見
科爾沁民歌《達那巴拉》的故事
轉載
于 2014/08/22 10:06:18 發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網絡
作者:瑪拉沁信息網
11879 閱讀
0 評論
44 點贊
許多年前,在博王旗草地上牧鋪、包房常有穿著長袍,肩挎一桿胡弦的說書藝人,走街彈唱著蒙古族一首《達那巴拉》歌子。
這也是亦今影響最廣,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的老歌。
歌中表現的對戀人深深依戀,又恐如蝴蝶與鶺鴒一樣飛走,無不讓人砰然心動,百感焦急。
雙合爾山,山型如球狀,渾圓如削,高約百丈,藍綽綽矗立于潔白的吉力特沙漠上,漠風漫卷,騰沙瀑浪,紫氣縈繞,仿佛尤如一輪呼之欲出的太陽,達那巴拉與金香那凄楚感人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金香家曾經居住在一個叫吉力特嘎查的地方,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早已物似人非,只有凄凄芳草還在訴說著曾經的往事。
達那巴拉,一九一三年出生在吉力特嘎查,父親叫滿貴,是吉力特草原上有名的大夫。母親額爾敦其其格,是個賢惠能干的家庭主婦。外祖父叫金鎖,外祖母叫金桃,是本村醫生世家。
金香的家緊挨著達那巴拉家。她的父親叫沙如拉,是本村老實厚道的牧民,母親熬日斯瑪是村上的接生員,在牧鋪上有很高的威望,達那巴拉還是經她親手上接生的呢。
金香與達那巴拉從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達那巴拉天資聰明伶俐,十分懂得事理,一小隨父親在科爾沁草原上行醫治病,為牧民送醫送藥,十里八村的人都十分熟悉,尊敬這對父子醫生。
蒙古人歷來都喜歡騎馬、射獵,耳濡目染,代代相傳。
達那巴拉性情豪爽,從小能騎善射,也是打獵的高手,每次出獵總是滿載而歸。人長的英俊魁武,十七、八歲年齡時,便是村里有名的智勇雙全男子漢。牧鋪上老年人喜歡、伙伴們也都敬佩他,青春妙齡的姑娘們則暗地里追求這個風流倜儻,英俊瀟灑的草原上白馬王子。
“篝火晚會”這是科爾沁草原上流行的一種傳統民族風俗,與祭祀敖包,那達慕構成蒙古族三大重要文化活動。古代蒙古人崇拜火神,生起篝火,親人或族人間圍在篝火手舞足蹈,祈禱上蒼祛病免災,后來干脆演化成了古老草原上的一項娛樂活動。
當夜幕降臨到科爾沁草原的時候,人們生起篝火,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不分年齡,輩分都夜鶯一樣走出自己的家門,聚集在篝火旁,忘掉一天的疲勞,手挽著手,圍著火堆跳起安代舞。
達那巴拉和金香是吉力特草原上篝火晚會的主角,能歌善舞,給大家帶來許的快樂,伙伴們都非常喜歡,倆人常和大家聚在一起跳到通宵達旦,才肯四散而去,回到自己的牧鋪。就這樣常久的行影相隨兩位男女青年深深相愛了。
在當時男女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戀愛無疑是不體面的事,自然遭到村里大多數人的非議,風言風語。敖日斯瑪這個一向就很傳統的人十分惱火,她不準金香再去參加什么篝火晚會,跳安代舞,傷風敗俗,更不喜歡自己為女兒擔驚受怕。
金香從小機靈、聰慧,她了解母親的脾氣,可是她更深深愛著心上人達那巴拉,敖日斯瑪生氣起來,她總是笑臉相應,一呼百應的順從。可是嘴里答應,心里卻打著自己的小算盤,草地的太陽落山了,篝火燃起來時,她便早已悄悄的與達那巴拉手挽著手,跳安代舞去了。
達那巴拉與金香相親相愛,讓臨村斜楞眼看在眼里。他一心想取金香為妻,可是金香心里已經有了人,哪里肯嫁給他呢。斜楞眼的父親是道而營子的艾里達,在百里牧鋪上很有名氣,為人十分自私又心狠手辣,兒子看上了臨村的金香,可是金香又愛著本村的達那巴拉,這讓他猶如手指插了根刺,欲罷不能,左右為難。但是一向驕崇的兒子又有一點匪氣,這讓他不得不親次去管。他暗下決心定要拆散金香與達那巴拉這對鴛鴦。
一年一度的征兵開始了,管軍統領包善一下了征兵令。艾里達正暗愁找不到下手的時機,這正是撐船遇上順水風,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何不借征兵將那達巴拉送去兵營,這即無人知曉,又拆散鴛鴦,那金香不就自然回到自己的兒子身邊了嗎。一日,艾里達悠哉悠哉,騎著馬直奔王爺府而去。
他來到府上,先是一陣巧語花言,隨后金錢開道,買通了大統領,私下決定送達那巴拉服兵役,做完了這一切,艾里達滿臉堆笑得意而歸。
滿貴大夫也是一個很機敏的人,兒子被強迫當兵,這讓他意識到其中必有陰謀,可是找到王爺府評理,管軍統領拿了人家的銀子,早與王爺串通一氣,哪肯聽他的胡言亂語,道打他個破壞充軍報國的罪名,滿貴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清,回到家中便一病不起。
艾里達的兒子這下暗自慶幸。整天死纏金香左右,軟磨硬泡。敖日斯瑪無法趕走這個無賴,只好將女兒鎖在自家的耳房之中,不準出門與外人接觸。可是金香哪里受得了這些憋悶,她想到就要強迫充軍的心上人達那巴拉,一走將不知何時相見痛苦萬分。她欲求母親放她出去,敖日斯瑪那里肯同意,這正是欲飛不能,欲跑無門,她盼望著達那巴拉能夠救她。
達那巴拉哪敢再去登她家的門坎,艾里達已經放出風來,金香與他家兒子訂婚了。達那巴拉心上人被搶走了,他又無能為力,心里十分痛苦,只好等待充軍的日子早一天降臨。
出發的日子到了,正置兵荒馬亂,充軍無疑是一次生死訣別,達那巴拉表面上裝著不想見金香,心里還是盼望著能見自己心上人一面,即使死了也心安。
金香自從被母親鎖進耳房之中,晝思夜想,痛苦欲絕,一日,終于忍耐不住,破窗而出去找新上人達那巴拉。
“父親的家鄉安寧又太平,
本想安居在父親的家鄉,
沒想到來了征兵命令,
這真是晴天霹靂禍從天降。
統領老爺的命令呦,
無法去違抗。
你十八歲的哥哥,
明日就要出發到遠方……。
金香聽到達那巴拉的哭述,痛心疾首的唱到:
高大的梧桐樹呦,
一旦歪倒了的話,
那羽毛美麗的金鶯,
落在哪里把歌唱……”
聽著金香與達那巴拉如泣如訴的對唱,心就會一直往下沉,歌聲將人帶到八十年前達那巴拉離開家鄉的情景。
仿佛看到道別人群中的金香,欲哭無淚,欲說不能的情境。
因為他倆是私定終身,不是明媒正取,這在當時是無法越雷池于一步的,無奈之下,只能含著眼淚目送心上人達那巴拉漸行漸遠……。
離別釀造甜蜜,也釀造痛苦。思念又如刀口撒了鹽,使她感情上難以承受。
轉眼之間二人分別就是三載,金香與達那巴拉天各一方,音信杳無。
金香思念親人,茶飯不進,夜不能眠。常常自己一個人跑上沙崗上翹首相望,茫然的在草地里疑思苦想,期盼著達那巴拉回到自己的身邊。
達那巴拉自從離開自己心上人金香,路途遙遠又不能通信,互訴衷腸,更是坐臥不安,度日如年,他無心操練,因此常遭到教官的折難,輕則挨罵,重則忍受皮肉之苦。這更使他心灰意冷,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回到父親的草原,與親愛的姑娘金香終生相守,放牧牛羊。
艾里達的兒子斜楞眼幸災樂禍,對金香的追求更加肆無忌憚了,不管金香愿不愿意,就是不肯罷手。金香是整天提心吊膽,無法安靜,她擔心哪一天自己真的經受不住這種糾纏了,那樣她會死去的。鄰里之間,經常時不時的惡語相加,稱她是騷狐貍,是她逼走了達那巴拉去充軍。金香精神簡直就要崩潰了,她再也無法堅持下去。
沙日戈拉看著自己心愛的女兒日漸消瘦,心里實在難以承受。斜楞眼仗著權勢欺負自己的女兒,打女兒的歪主意,她心如刀交。對那些用污言歲語辱罵女兒人身清白的污婆們,她更是怒火中燒。
敖日斯碼知道女兒心里愛的是達那巴拉,可是達那巴拉充軍已經三年音信皆無,兵燙匪患的年代,這讓女兒待到何時才是。她實在無法忍看女兒受苦,在毫無希望的等待中生活。
格日忙哈敖包艾里的巴道爾基,金男日瑪老兩口,已經幾次托人登門求親,而且高力套小伙子人也不錯,身材魁梧,長的也十分俊朗,也確實讓敖日斯碼心動,可是面對女兒金香苦苦戀著達那巴拉,她幾次話到嘴邊又咽下了。
金香知道了父親,母親的想法,她擰死也不同意。
然而,在封建社會父母包辦,媒妁之言,這些舊的風俗環環包圍著人們,哪一個女人能夠擺脫得了,金香無奈之中只好聽從父命,帶著依戀嫁給他人。
一段民歌就是一段歷史。
《達那巴拉》民歌,對金香強迫出嫁,朦在鼓里的達那巴拉依然苦苦思戀著心上人金香做了全面表述,讓人肝腸寸斷。對這段歷史民歌做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達那巴拉和金香這對青梅竹馬戀人,被活活的拆散了。
但達那巴拉心里無法忘記,他依然深深的臉著遠方的姑娘,時常站在軍營望著家鄉的方向發呆。在邊關服役一晃已經是三年了,不知道心上人的消息,又無法回家看望心上人,更是讓他無法抑制思念的心情。請假探家,狠心的上司又不準假,他終于暗下決心,拼死也要回到家鄉。
有天達那巴拉再次來到管軍統領額爾敦畢力格的官邸,述說自己請假探親的緣由,并且保證十天之內一定返回,如若逾期不歸甘愿受罰。大統領哪里管士兵的死活,他把臉象下一沉道:“取金子銀子時,得的比哪個少半厘,仇敵七狼八虎快來襲擊時,你想回家這是什么道理。”
達那巴拉無奈之下也據理力爭。難道當兵就成了你圈里的畜生,如果七狼八虎你無法鏟除,我們就永遠不能回家嗎?
然而,心狠手辣的大統領依然不準假,還變著法子折磨手下的兵卒,關他的禁閉。達那巴拉自覺請假無望,萬般無奈之下`他上策不通走下策,決定開小差冒死闖營,去看望心上人金香。
這是一個月高星稀的晚上,邊關草地萬籟俱靜,透過寂靜的軍營,遠方有野狼發出的陣陣哀嚎聲。達那巴拉躺在四面透風的營帳之中哪里還有一點睡意,想到金香他恨不得立刻插翅飛到身邊。雞叫三更,達那巴拉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去義以定,橫下一條心,決心逃出軍營。
然而,這一走就是幾天,馬乏人困,又饑又渴。一日,他騎馬來到一個村莊,眼前發現村頭井臺上有一個少婦正在打水,一種條件反射,本來又饑又渴,這時是雙眼冒花,口中憤火無法自控,撥正馬頭直奔井臺而去。
這情景正如民歌中唱的那樣:
春天的太陽熱的像火燙,
日夜趕路到這里,
渴的我真夠戧。
漫長的途中,
餓的要斷腸,
想到府上吃口飯怎么樣?
那少婦眼見一個拉塌的大兵打扮的人,頓生狐疑,剛擔起的水桶又放下,達那巴拉已是饑渴難忍,哪顧得上女子何人,扶下身子便嚎啕狂飲,待他喝飽抬起頭來,兩眼對視的一剎那,面前這個一身出嫁人打扮的女人讓他為之一振。
你不是金香嗎?你不是達那哥嗎?倆人立時抱在一起,突然又放開手相互對視,默不作聲。
此時古老的民歌穿透時空,穿透人們的心向遠方輻射開來。
“你三年前送我的手帕,
連邊兒也沒有磨破,
本來美麗的金香你,
如今卻變成了黃臉婆……”
金香如何也沒有想到今生今世還能見到自己心上人達那巴拉呀,尤其是她穿著這身打扮,簡直是痛不欲生,又無可奈何。
我們從歌中仿佛能感覺到一對夢中情侶的悲喜激情。
粗大的澶香樹,
縱然再硬也好。
但如果用長齒的鋼鋸來拉,
它哪能夠不倒下……”
達那巴拉滿心渴望此時化作泡影,他幾乎昏死過去,望著自己的女人如今以成了別人的新娘幾乎瘋了,淚水奪眶而出。
歌中那撕心裂肺的歌聲無法讓人聽下去。
“把煮熟的香奶,
只好撒進山澗溪流中。
把想念你的癡情,
只好掛在山坡的羅鍋樹上。
把燒開的奶茶,
只好倒進冰冷的井水中,
將燃燒愛情的火花,
只好熄滅在我胸膛中……”
歌聲里幾乎可以看到了達那巴拉絕望的神情。
他掏出給她買的絲綢衣物,拋向半空之中,瘋狂的騎上海青馬飛馳而去,井臺邊留下金香一人,無奈的望著遠方。
潑出門的水,嫁出門的女。這在舊社會婚姻制度下無論如何也是改變不了的事實。
達那巴拉垂頭喪氣的回到自己出生的村莊,雖然父母親沒有漫待他,可他心里依然難以放棄從小青梅竹馬的戀人金香。
為了躲避大統領經常進村搜查,他東躲西藏,整天在恐慌中度日如年。這樣日子沒有多久,中華民國結束了,滿洲國也遙遙欲墜,大統領包善一被張作霖,吳佩浮授予剿匪司令,也無瑕顧及了,達那巴拉在夾縫中可象透出一條縫隙,見到了一點陽光。
春暖花開的季節,科爾沁草原舉行隆重的那達慕大會。草原上牧民從百里之外紛紛趕來參加,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的達那巴拉,也早想擺脫壓抑心境,盡快融入家鄉快樂之中,這次他決定自己也參加比賽。
這一天,那達慕賽場是人潮涌動,達那巴拉牽著陪他征戰的海青馬直奔賽馬場。那可是吉力特牧鋪有名的一匹快馬,一進場便引起齊聲的喝彩。
可是騎在馬背上的達那巴拉此時心并不全在馬上,他在不住的瞟著場外的觀眾,渴望金香能夠出現在觀眾中。然而,他搜遍了賽馬場不見金香的影子,唯一的希望破滅了,讓他十分沮喪。
比賽開始了,他有些心不在焉的加入了隊伍里,隨著一聲指令,猶如開閘放水,出弦之箭,海青馬一路領先。突然,海青馬掰出跑道,盡管達那巴拉用盡全身力量也無法撥回馬頭,馬竄出人群奔向草地,達那巴拉身子一斜載了下去,一只腳卻死死的卡在馬鐙上,這為愛情舍生忘死的漢子,在馬上送走了年輕的生命,為金香留下一生的生死戀,也為世人留下一段史詩般的愛情故事。
達那巴拉金香一個死的悲壯,一個是子孫永續相傳。前者一段悲喜愛情故事,后續百年美好姻緣。
解放后,金香與高力套依舊住在格日忙哈敖包艾里,膝下兒女雙全。丈夫放牧為生,金香跟其母親學了一套精當的接生技術,在百里草原那是頗有名望。
人們說金香為人十分開朗,還有付好嗓子。而且風趣幽默,常常把人逗得前仰后合。
同時拉出一手好二胡,時常給大家演唱起《達那巴拉》這支歌子。直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才病逝。不少現在的老年人還見過她本人,知道這段愛情故事。
很是為金香老人高興,她的后半生的生活是幸福的。
也深為達那巴拉過早離世而遺憾。
然而,我們也慶幸,畢竟還留下首絕美感人的歌曲在傳唱。
如有機會,很想到達那巴拉的墓前看望一下,這個用生命捍衛了自已的愛情的蒙古男子,并感謝他以自已的名字成全了許多幸運的戀人。
注:據說這首民歌是民間口碑流傳下來的,真實作者至今無人知道。
有人說是當時王府里的筆貼式寫的,也有人說是民間藝人傳唱下來的。
本文資料部份出自內蒙古科左后旗文聯:包國卿 2005.10.16的采訪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