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哈雨亭,蒙古族,1879年,出生在蘇魯克旗(清代彰武地區雖稱蘇魯克,卻沒有蘇魯克旗建制,蘇魯克旗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彰武縣委設立)薩爾吐拉村,俗名哈頂。清光緒末期,因其兄弟常勝同科左后旗阿爾花村的輔國公那遜阿爾畢吉呼相識,介紹他到阿爾花公府當差。
日俄戰爭開始后,傳來設在鄭家屯俄軍司令部的俄兵要到博王府的消息。那遜阿爾畢吉呼恐俄軍來阿爾花村啟隙肇禍,欲避難他處。當時,依照哈雨亭的注意主動將俄兵接到公爺府招待。俄軍來到阿爾花公府后飽餐一燉酒肉,便揚長而去。從此阿爾花公稱贊哈雨亭見地深,器重他當了管家。
清末,阿爾花公同管旗章京雅兒哈在博王府郊外辦了一個燒鍋,讓哈雨亭籌辦。哈雨亭聘用有經驗的王子安為掌柜(類似經理),吳佐廷為管賬先生(會計),燒鍋定名為“公益泉”。他寬宏大度,善于用人,因此王子安、吳佐廷等人盡心竭力,為辦好酒廠發揮才能,哈雨亭也虛心向人請教,加上制酒的原料精純,釀酒規程嚴格,酒的質量優異,氣味芳香,“公益泉”燒鍋很快出了名。不久,雅兒哈、那遜阿爾畢吉呼抽了股,由哈雨亭繼續獨家經營燒鍋。
哈雨亭在辦燒鍋期間,充分注意**各方的需要,利用燒鍋各種有利條件不斷增加其經營項目。用酒糟育肥牛,又辦農場、豆腐坊、粉坊、加工面粉及糧米,種植蔬菜。在博王府和伊胡塔又各開一處商鋪。
民國成立后,科左后旗同康平縣的往來日趨頻繁。哈雨亭通曉蒙漢兩種語言,辦事細致周到,因此扎薩克往往派他赴康平聯系事宜。有時也讓他列席扎薩克“色恩”會。從此很多人稱他為“哈老爺”。業喜達瓦晉升旗巡防兵幫統后,哈雨亭曾出任過副官。
1930年,科左后旗遭到一場百年不遇澇災,哈雨亭燒鍋的造酒原料斷絕,賒賣的大量酒款也收不上來,燒鍋停辦。依賴燒鍋存在的**手工作坊也先后停業。
1932年,哈雨亭只剩博王府一家商店.1935年,吉爾嘎朗建新街道時,把舊商店的坐落賣給王貴開店,另選新房基地蓋房繼續開商店,稱為“三義涌”商店。由于哈雨亭處事公道,廣交朋友,商界推選他為吉爾嘎朗商務會長。1939年,年逾花甲的哈雨亭在吉爾嘎朗街因病逝世,終年6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