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合作社“1+1”模式催生循環經濟
轉載
于 2014/08/17 20:48:07 發布
IP屬地:未知
來源:通遼日報
作者:瑪拉沁信息網
2714 閱讀
0 評論
0 點贊
科左后旗查金臺牧場的農戶在村民趙亮的帶領下,依托產業化經營政府扶持政策和土地優惠政策,先后注冊了鑫富云種植專業合作社和金福云養殖合作社,探索出了一條經濟效益高、環境污染少的“1+1”農業合作社循環經濟之路。
8月7日,記者慕名來到了這里,想一探合作社中蘊藏著的奧妙。合作社理事長趙亮介紹道:“種植合作社將把農戶的土地集中到一起,由合作社統一經營、統一管理,包括種子、化肥、農藥購買,玉米的收割、銷售等都由合作社負責,入社的農民將完全從土地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老百姓改變了‘臉朝黃土背朝天’的一貫生活,秋后按照入社土地的多少平均分配收益。”
合作社的特色之處,在于種植和養殖模式下的循環經濟。該養殖合作社將把種植的玉米秸稈得以最大限度的處理和消化,作為飼養牛和羊的飼料,牲畜產生的糞便作為沼氣的原料和土地的肥料,使種植合作社和養殖合作社在整體上有機結合,實現一種綠色循環,以往農戶散養牛羊對于植被的破壞和玉米秸稈的浪費現象都得以改善。
“看——那邊就是我們合作社的地!”趙亮興致勃勃地把我們領到玉米地帶。一大片玉米長勢喜人,在風中搖曳著的玉米棒預示著豐收的前景。趙亮深情地撫摸著一穗穗玉米說:“雖然今年降水量較少,但是合作社玉米種植帶完全實現了膜下滴灌,干旱帶給我們的影響不大。”
在回來的路上,我們碰到了在合作社里干活的村民吳國文,他把自家的全部土地都托管給了合作社,他說:“在沒有加入合作社之前,我每年靠著自家土地的收入來維持生活,雨水多的年份還好些,遇上旱年一年基本白忙活。入社以后,我們不僅不用種地,合作社還幫我們管理田地,我們還能抽身來合作社干活掙錢,等于有雙份收入呢!”
據了解,鑫富云種植專業合作社今年入社117戶,耕地面積為7386畝,預計未來三年內將形成3萬畝耕地、500戶社員入社的合作社規模,金富云養殖合作社8月8日開工建設,建成后的養殖合作社將由5個羊舍、7個牛舍組成,能夠容納300個養殖戶入社,預計每年合作社將出欄4000頭羊和10000頭牛,直接帶動本地村民就業約150人,每戶純收入將增加3萬元左右。本報記者李帥實習生劉日張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