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老年人特別關心愛護,強調要落實好老年人優待政策,維護好老年人合法權益,堅決依法依規從嚴懲處欺詐老年人違法行為。為進一步遏制欺詐老年人違法犯罪的蔓延趨勢,全力保障老年人財產安全,現將幾種常見的詐騙手段與特點披露如下:
一、常見的詐騙手段
1.保健品騙局
詐騙分子打著免費贈送雞蛋、水果、小家電的幌子,專門租用場地向老年人宣傳公司的“保健產品”和“治療藥品”,夸大產品的功效誘惑老年人從而實施詐騙。
風險提醒:老年人十分注重健康養生,于是騙子借此誘導老年人花天價購買毫無作用的保健品或藥品。同時,也有一些因疾病困擾的老年人會特別“迷信”各種“神奇”的療法,以求保長壽體健。殊不知,這樣正好進入了不法分子設計的圈套。因此,老年人要從正規的渠道獲取科學的保健常識,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就醫,不輕信所謂的特效藥、神藥、進口藥,以防陷入“藥托”的騙局。
2.中獎騙局
詐騙分子總是以各種“年會”、“公司周年慶典”、“特殊會員”等方式,想方設法讓老年人相信自己是中獎“幸運者”,或者以免費送老年人禮物讓老年人交個人所得稅等理由,欺騙老年人轉賬到指定賬戶。
風險提醒:面對形形色色的騙術,老年人應加強自我防范意識,保持清醒頭腦,不貪圖小利,不輕信他人,牢記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打消“用小錢賺大錢”“吃小虧賺大便宜”“不勞而獲”的念頭,要看好自己的錢袋子,凡是有人讓您出錢,一定要多一個心眼,不能輕易將自己的錢拿出來。
3.“溫情”騙局
詐騙分子以空巢老人為目標,在老年人面前裝兒子、裝孫子,“關心”、“照顧”老年人,通過“陪伴”贏取信任,實施犯罪行為,詐騙財物。
風險提醒:老年人遇事要多找子女商量,不要輕信別人的話,更為重要的是,子女要多關心老人,不要給騙子打親情牌的機會,讓老年人精神世界充實起來,不再被騙子的甜言蜜語哄得心甘情愿地把錢掏出去。
4.“繳納養老金”騙局
詐騙分子假借認識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員的名義,一次性收取未參保人員數萬不等的金額,謊稱可幫助未參保人員進行代辦服務,一次性補繳社會養老保險費即可享受養老退休金。
風險提醒:建議老年人多關注一些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政策以及社會新聞。子女要多與家中的老年人交流、溝通,了解他們最近的生活狀況。許多案例中,騙子通常會讓老年人向家人隱瞞情況,如若發現老年人被騙,應立刻耐心勸導,及時止損,并立即報警。
5.冒充公檢法騙局
詐騙分子冒充公安、檢察院、法院等工作人員,偽造“紅頭文件”,利用老年人的法律意識低,恐慌心理,稱要執行逮捕,須繳納保障金自證清白。
風險提醒:公檢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或者網絡進行辦案調查,不存在“安全賬戶”或“核查賬戶”,更不會通過電話、網絡通知涉案人員核查資金、轉賬匯款等。若收到這類電話,一定要和家人多商量,有疑惑可咨詢附近公安機關,做到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
6.虛構親屬、朋友遇險騙局
犯罪分子會虛構受害人親屬或朋友遭遇車禍、墜樓、觸
電、突發疾病等危急情況以需要馬上治療為由,要求轉賬款。當事人因情況緊急,不知所措往往會按照犯罪分子指示將錢款打入指定賬戶后被騙。
風險提醒:在收到有人打電話稱親屬或朋友遭遇車禍、墜樓、觸電、突發疾病等危急情況要求轉賬時,要電話聯系親屬或朋友本人,聯系不到的情況下,聯系其他親屬能否到現場查看,不能到現場的,請到附近公安機關尋求幫助,不要輕易相信就轉賬。
二、溫馨提示
1.樹立安全思維
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個人信息,如本人證件號碼、各種與身份信息或銀行卡綁定的賬號、密碼等,不向他人透露,并盡量避免通過公共網絡環境使用金融服務。
2.保持警戒心理
有些騙子常常主動與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時表現得很熱情,此時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在此特別提醒老年朋友,千萬不要和“陌生人”過于接近,以免上當受騙。另外,獨自外出時不帶貴重物品和首飾。
3.不要輕易動錢
凡是要動錢的時候,不要相信騙子那些“不要告訴任何人”的話,自己拿不定主意時,一定找老伴、孩子或自己信得過的鄰居和朋友,向他們征求意見,商量對策,必要時要及時報警。
4.警惕“各種講座”
不要參加所謂公司提供的講座、免費旅游、免費茶話會、免費參觀公司經營等活動,不要盲目相信高額回報的宣傳和所謂“公司實力”,防止陷入騙子的套路。
5.提高法治意識
老年人平時要多關注新聞媒體、社區宣傳欄、標語等,了解當前多發的各類詐騙手段,提高警惕,加強對詐騙伎倆的識別能力。發現養老詐騙有關線索或案件,立即向科左后旗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辦公室舉報,舉報電話:0475-5212042。
科左后旗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辦公室
2022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