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一大早上,趙海山在自家牛棚里忙碌著,幾頭牛不停的搖晃腦袋,家里的雞鵝鴨早就開始叫喚......他從牛棚出來,抖了抖身上粘的飼草,拿起笤帚開始打掃庭院.....
趙海山,62歲,家住甘旗卡鎮新艾里嘎查,家里有3口人。2017年因為自己突然胃穿孔,不能參加勞動,妻子又患了子宮瘤,本來不富裕的家庭無疑雪上加霜。經摸底排查,趙海山家被識別為貧困戶。
原本勤奮能干的趙海山成為村里的“扶貧對象”,覺得又沒面子又無奈。駐村工作隊和包聯干部多次入戶交談,得知他想養殖的意愿后,2017年末,協調農業銀行給他貸了5萬元的貸款。趙海山用貸款買了5頭基礎母牛,“我不要等不要靠,一定會靠自己的雙手脫貧”他信心十足的說道。趙海山一邊看病養病、一邊研究養牛,積極參加旗鎮村養殖技術培訓,向村里養牛能手請教,悉心飼養著來之不易的幾頭牛。2018年,鎮里又給他落實了24畝淺埋滴灌項目。趙海山得知這是種植節支增收的好辦法,天氣干旱的時候,起早貪黑給地澆水,減輕了旱情,年終玉米收成達2萬斤。他還在自家庭院種植馬鈴薯,以低于市場價賣給了鄰里鄉親,純收入有1280元。
如今趙海山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2019年共出欄3頭牛、收入達2.2萬元,用于還貸款和生活支出,現牛存欄8頭、豬2口。他辛勤勞作,只用一年時間實現了脫貧致富,成為了貧困戶學習的榜樣。
駐村工作隊和包聯干部每次去趙海山家,他都在家里家外忙碌著,戶內戶外干干凈凈、院落整整齊齊、院子里種植了各種瓜果蔬菜.....他還積極參加鎮村組織的扶貧培訓會議,對扶貧相關政策知曉率很高,當問到對駐村工作隊和包聯干部滿意不滿意時,他豎起大拇指“太滿意了,沒有他們哪兒有現在的我呀,太感謝黨和政府和這些干部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