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一掃
來源:通遼日報
作者:李晶
清晨四點,天邊剛透出微光,科左后旗巴嘎塔拉蘇木哈倫呼都嘎嘎查敖恩其木格家的燈已亮起。半身不遂的婆婆要“解手”,家里的9頭牛、20多只雞、3頭豬等著喂,早飯要做,地里的莊稼、院內的菜園得侍弄,洗衣服、給公公買藥、接孩子放學……就這一個人,就這一雙手,瘦弱的敖恩其木格拖著殘疾的腿,像只孤獨的陀螺,堅強地旋轉著。
婆媳情深
敖恩其木格2歲那年,因打錯針導致右腿“肢體四級殘疾”,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她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曾經,她與丈夫、兩個女兒和公婆生活得溫馨和美,父慈子孝、夫妻和睦。2013年初,丈夫被確診為肺癌晚期,一家人的生活猶如卷入混沌的旋渦,四處求醫、問診、住院、手術、陪護、8次化療、1次放療、借錢……痛苦和疲憊一股腦地壓向敖恩其木格,偏偏禍不單行,婆婆突發腦出血,需要人貼身陪護,她只恨自己分身乏術,一邊看護病重的丈夫,一邊照顧智力受損的婆婆,身體就要被壓垮,精神幾度滑向崩潰的邊緣……然而,奇跡并未出現,2016年8月,丈夫撒手人寰,留下了久病的父母、一雙年幼的女兒和十幾萬欠債。
家徒四壁,無人可依,舉步維艱,可敖恩其木格心里清楚,對于一家老小來說,她是精神支柱,是全家人的希望,是生活的全部。她不能流淚、不能退縮,只有起早摸黑地勞作,耐心周到地照料,強作歡顏的安撫,才能撐住這個搖搖欲墜的家。
愛子去世,病情剛見好轉的婆婆受到刺激,一度臥床不起。傷痛和疾病影響到老人的排泄系統,造成嚴重的大便干結。敖恩其木格看著心疼,一天幾次給老人使用“開塞露”,趕上藥用沒了,就蘸上肥皂水,一點一點用手幫老人通便。秋收時,敖恩其木格最擔心婆婆求人喊她“解手”,她接到電話,得騎車從離家幾公里的地里往回趕,忙完再滿頭大汗地騎回去。
幾年來,全家人節衣縮食,每分錢都計算著花,卻仍然入不敷出。除了丈夫去世前欠下的債,婆婆看病還花掉8萬多元,公公做手術又花了2萬余元,家中本已債臺高筑,這無疑是雪上加霜。“一起生活了17年,就是我的爹媽啊,我要管他們一輩子的!”與丈夫在世時一樣,敖恩其木格無論對二老的起居侍候,還是治病買藥,從來都認為是自己分內的事。
2014年,敖恩其木格家因病致貧,成為了“貧困戶”。“國家扶貧政策好,今后有了靠頭,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看著一家老小可憐,村里人都替他們高興。可誰也沒想到,敖恩其木格卻不這么認為,“總靠別人是啥光彩的事?早晚我得摘掉這窮帽子!”自幼好強的她打定主意,就算一個人,也要闖出條脫貧路來!
女兒們的獎狀貼滿墻
敖恩其木格本是過日子的好手,能吃苦,腦筋轉得快,“想盡早脫貧,眼下還得借政府一把力,好鋼就要用在刀刃上!”她盤算著自己的“明細賬”:蘇木幫助協調的青貯籽、果樹苗不用花錢,園子里種的菜籽不用花錢,豆角、土豆、茄子、黃瓜、辣椒、西紅柿、蔥蒜等,夏天多種些,差不多夠全家吃一年的;學習好政策,按要求多拿分,“愛心超市”基本解決了糧油問題;“家庭病床”送來的常用藥,也能省下些錢;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趕上老人住院,自己也花不了多少錢;2016年,她還申請了5萬元無息扶貧貸款,買了5頭牛,加上政府給買的基礎母牛和陸續繁育的3頭牛犢,家庭資產增加了不少;家養的雞和豬,除了改善副食,還能賣些錢,但愿今年玉米的價格能高點……
從成為貧困戶那天起,敖恩其木格就沒打算“等靠要”,只是借力打力,一心想把自家從名單上抹掉。她的堅韌和自強,感動著鄉鄰,村干部每次入戶,都被深深觸動,“要幫就幫這樣兒的!” 2017年,敖恩其木格家順利脫貧,她感到無比輕松,干起活來更有勁兒了。有村干部告訴她,為避免返貧,在一段時間內,她家仍享有“愛心超市”“家庭病床”“庭院經濟”等基礎扶持政策。“這樣也好,省下些開銷,我還能多養點小雞,好好喂喂牛、種點地……”笑容在敖恩其木格臉上綻放。
如今,在敖恩其木格的精心照料下,公婆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好,兩個女兒被她送去鎮上讀書,女兒們在學校表現突出,獎狀貼滿了家里的半面墻,小姐倆回家都搶著做家務,這讓敖恩其木格深感欣慰。善良的母親不希望孩子重復自己的人生,說不能把貧窮留給孩子!“好日子要靠自己努力,學好文化知識,女孩子也一樣有出息!”她常對女兒們說。